奋力打造绿色发展标杆地——浙江丽水靠山吃水走出特色路
奋力打造绿色发展标杆地——浙江丽水靠山吃水走出特色路
奋力打造绿色发展标杆地——浙江丽水靠山吃水走出特色路因为山多(shānduō)、林密,浙江丽水被赞为“秀山丽水,天生丽质。”
山是江浙(jiāngzhè)之巅,水是六江之源。浙西南绿水青山间的浙江丽水,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yínshān)”理念,固守(gùshǒu)“中国生态第一市”本色,奋力打造绿色发展标杆地,蹚出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图为浙江丽水的特色风光(fēngguāng)
图为浙江丽水(líshuǐ)的特色风光
图为浙江丽水(líshuǐ)的特色风光
时代是出卷者,也是阅卷者。经过多年发展(fāzhǎn),浙江丽水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了(le)“示范样本”,形神兼备(jiānbèi),享誉全球。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跻身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前列(qiánli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领跑浙江全省,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以“绿”为底,丽水绘就发展(fāzhǎn)蓝图
有着“中国(zhōngguó)生态第一市”美誉的(de)浙江丽水,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0.3%,生态环境质量长期(chángqī)领跑浙江、领先全国。殷实的“生态家底”可以说是丽水最大的底气。
图为浙江丽水的(de)特色风光
图为浙江(zhèjiāng)丽水的特色风光
图为浙江丽水(líshuǐ)的特色风光
2000年7月19日(rì),丽水(líshuǐ)撤地(chèdì)设市。当时,丽水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20多年间,丽水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第一个(dìyígè)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成为首批(shǒupī)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设立“丽水生态文明日”,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绿水青山是(shì)丽水的最大资源,也是最大优势。丽水始终坚持用顶格的生态标准、严格(yángé)的生态管理(guǎnlǐ)、科学的生态补偿来(lái)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跃升,全面实施红线管控,全域实施“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nénghào)、环境标准”制度,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控“两高”行业进入。
丽水开发建设“天眼守望”助力“两山”转化综合智治应用,依托卫星(wèixīng)遥感、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天眼+地眼+人眼”全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空(kōng)、天、地”一体化的生态产品信息数据(shùjù)资源库。
在丽水,植绿护绿用绿的发展行动随处可见。“稻鱼共生(gòngshēng)、林菇共育、茭鸭共生、茶羊共生、梯田共生”农业(nóngyè)五大共生系统,实现(shíxiàn)肥药双控、生态循环、和谐共生;缙云岩宕、遂昌金矿、景宁铁矿等废弃矿山,经过生态化修复,成为文旅新(xīn)空间,焕发绿水青山新生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血脉,成为共同意愿(yìyuàn)和行动自觉。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dàodǐ)。
图为(túwèi)浙江丽水的特色风光
图为浙江丽水(líshuǐ)的特色风光
图为浙江丽水的(de)特色风光
丽水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领跑全省(quánshěng),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7年位居全省前列,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并入选(rùxuǎn)(rùxuǎn)首批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入选联合国(liánhéguó)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逐“绿”前行,打造高质量发展(fāzhǎn)“底色”
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yínshān)”理念指引的方向前行,浙江丽水20年来坚持绿色发展(fāzhǎn)定力,积极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丽水样板,实现了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jīngjì)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使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chéngsè)”更足。
图为浙江丽水(líshuǐ)的特色风光
图为浙江丽水的特色风光(fēngguāng)
立足生态优势,近年来,丽水奋力推进打造(dǎzào)全省新发展格局(géjú)中的(de)新增长极战略任务,秉承“生态就是(jiùshì)经济、经济必须生态”的理念,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构建形成具有丽水特色的“5+5”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即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和五大富民(fùmín)强市支柱产业,推进产业链群化发展、绿色化转型、数智化升级。
丽水大力发展品质农业、文化产业(wénhuàchǎnyè)、旅游产业、林业产业、水经济五大富民强市生态支柱产业,探索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牵引生态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打响(dǎxiǎng)了“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加快释放(shìfàng)绿水青山间(jiān)蕴含的经济价值。
如今,“丽水(líshuǐ)山耕”在《中国(zhōngguó)品牌》杂志社发布的(de)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上位列首位(shǒuwèi),其生态农产品年销售额(niánxiāoshòué)连续3年超(niánchāo)百亿元、平均溢价率超30%;“丽水山居”被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新大会列为全国八大重点案例之一;“丽水山景”于2022年12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第三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丽水山泉”成功推出(tuīchū)高端瓶装水、桶装泡茶水等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近4000万元。
同时,丽水打造以创新引领为显著特征(tèzhēng)的半导体全链条、精密(jīngmì)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等五大生态工业(gōngyè)主导产业,联动打好(hǎo)平台“二次创业”“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和人才科技新政等系列“组合拳”。
丽水“从无到有”搭建半导体全产业链,已成功入选第四批浙江(zhèjiāng)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míngdān);以高端装备和智能技术为方向,晨龙锯床、青山钢铁等一批“浙江制造精品”企业脱颖而出(tuōyǐngérchū);依托生态优势(yōushì),丽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茁壮成长(zhuózhuàngchéngzhǎng)”,落地科伦药业、迈威生物等大项目……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规上产值增长16.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至(zhì)60.7%。
不仅如此,丽水还加速布局低空(dīkōng)经济、智慧交通(jiāotōng)(jiāotōng)、元(yuán)宇宙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丽水经开区引入容祺科技、航迅信息等企业,构建低空经济创新生态;松阳集聚近160家综合交通产业企业,智慧交通百亿级产业初具规模……
顺“绿”而为(wèi),从“高颜值”中提炼“高价值”
良好的生态是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bǎoguìcáifù),如何从生态“高颜值”中提炼“高价值”,让山区群众致富路越走越宽,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guānjiàn)。
自2006年试(niánshì)水林权改革以来,浙江丽水坚持改革开路,先行先试。2019年,丽水成为(chéngwéi)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着力书写具有丽水特色的新时代(shídài)“山字经”。
生态有价(yǒujià),探路先行。
2019年5月30日,全国首个村级GEP报告(bàogào)在遂昌县(suìchāngxiàn)发布(fābù)。此后,其他乡镇及村的GEP核算(hésuàn)试点迅速推开。经过多年探索,丽水GEP核算渐渐从试点走向标准化。随着《丽水市生态(shēngtài)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bànfǎ)(试行)》的出台,丽水让绿水青山真正有了衡量体系,实现了绿水青山“有价”,这也是全国首个市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
如今,丽水建立(jiànlì)起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价值核算评估机制,发布全国(quánguó)首份《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地方标准,实现市(shì)、县、乡(镇(zhèn))、村四级GEP核算,率先探索试行与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相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建立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
同时,丽水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与生态产品价值(jiàzhí)核算相挂钩的“生态贷”“GEP贷”等金融产品,实现GEP可质押(zhìyā)、可变现(biànxiàn)、可融资。
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8部委批准丽水为全国首批、全省(quánshěng)唯一的(de)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全市气候融资余额达(dá)881亿元,占绿色信贷比例83.8%。
去年5月,丽水第二次入选国家生态(shēngtài)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míngdān),开启机制改革2.0版的新探索。与1.0版不同(bùtóng),2.0版更注重从(cóng)价值发现到价值实现转变、从生态资源向(xiàng)生态资产转变、从生态品质向经济价值转变,即在原先重视深化GEP核算与应用的基础上(shàng),更加重视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评估,选定最优生态化经营开发(kāifā)模式,推动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价值通过产业化开发成为市场认可的优质物质供给和文化服务产品,从而实现价值变现。
庆元县国储林(guóchǔlín)项目通过林地流转收储,带动10万林农年均增收35元/亩;创新“碳汇(tànhuì)+金融”模式(móshì),推出碳汇贷、碳汇保险(bǎoxiǎn)等产品;2025年初,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累计(lěijì)成交额突破100亿元……以制度创新为绿水青山“定价”,丽水正探索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xiétóng)共生的新方略,为全国试点提供更多“丽水经验”。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建明
因为山多(shānduō)、林密,浙江丽水被赞为“秀山丽水,天生丽质。”
山是江浙(jiāngzhè)之巅,水是六江之源。浙西南绿水青山间的浙江丽水,始终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yínshān)”理念,固守(gùshǒu)“中国生态第一市”本色,奋力打造绿色发展标杆地,蹚出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图为浙江丽水的特色风光(fēngguāng)
图为浙江丽水(líshuǐ)的特色风光
图为浙江丽水(líshuǐ)的特色风光
时代是出卷者,也是阅卷者。经过多年发展(fāzhǎn),浙江丽水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了(le)“示范样本”,形神兼备(jiānbèi),享誉全球。丽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跻身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前列(qiánliè),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领跑浙江全省,空气和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
以“绿”为底,丽水绘就发展(fāzhǎn)蓝图
有着“中国(zhōngguó)生态第一市”美誉的(de)浙江丽水,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0.3%,生态环境质量长期(chángqī)领跑浙江、领先全国。殷实的“生态家底”可以说是丽水最大的底气。
图为浙江丽水的(de)特色风光
图为浙江(zhèjiāng)丽水的特色风光
图为浙江丽水(líshuǐ)的特色风光
2000年7月19日(rì),丽水(líshuǐ)撤地(chèdì)设市。当时,丽水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20多年间,丽水在全国率先发布实施第一个(dìyígè)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成为首批(shǒupī)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设立“丽水生态文明日”,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成为全国首批、全省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绿水青山是(shì)丽水的最大资源,也是最大优势。丽水始终坚持用顶格的生态标准、严格(yángé)的生态管理(guǎnlǐ)、科学的生态补偿来(lái)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断跃升,全面实施红线管控,全域实施“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nénghào)、环境标准”制度,制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严控“两高”行业进入。
丽水开发建设“天眼守望”助力“两山”转化综合智治应用,依托卫星(wèixīng)遥感、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建立了“天眼+地眼+人眼”全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空(kōng)、天、地”一体化的生态产品信息数据(shùjù)资源库。
在丽水,植绿护绿用绿的发展行动随处可见。“稻鱼共生(gòngshēng)、林菇共育、茭鸭共生、茶羊共生、梯田共生”农业(nóngyè)五大共生系统,实现(shíxiàn)肥药双控、生态循环、和谐共生;缙云岩宕、遂昌金矿、景宁铁矿等废弃矿山,经过生态化修复,成为文旅新(xīn)空间,焕发绿水青山新生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入血脉,成为共同意愿(yìyuàn)和行动自觉。
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dàodǐ)。
图为(túwèi)浙江丽水的特色风光
图为浙江丽水(líshuǐ)的特色风光
图为浙江丽水的(de)特色风光
丽水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20年领跑全省(quánshěng),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7年位居全省前列,生物多样性友好指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并入选(rùxuǎn)(rùxuǎn)首批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入选联合国(liánhéguó)第二届“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逐“绿”前行,打造高质量发展(fāzhǎn)“底色”
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yínshān)”理念指引的方向前行,浙江丽水20年来坚持绿色发展(fāzhǎn)定力,积极打造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丽水样板,实现了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jīngjì)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使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chéngsè)”更足。
图为浙江丽水(líshuǐ)的特色风光
图为浙江丽水的特色风光(fēngguāng)
立足生态优势,近年来,丽水奋力推进打造(dǎzào)全省新发展格局(géjú)中的(de)新增长极战略任务,秉承“生态就是(jiùshì)经济、经济必须生态”的理念,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构建形成具有丽水特色的“5+5”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即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和五大富民(fùmín)强市支柱产业,推进产业链群化发展、绿色化转型、数智化升级。
丽水大力发展品质农业、文化产业(wénhuàchǎnyè)、旅游产业、林业产业、水经济五大富民强市生态支柱产业,探索以打造区域公用品牌牵引生态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打响(dǎxiǎng)了“山”字系区域公用品牌,加快释放(shìfàng)绿水青山间(jiān)蕴含的经济价值。
如今,“丽水(líshuǐ)山耕”在《中国(zhōngguó)品牌》杂志社发布的(de)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上位列首位(shǒuwèi),其生态农产品年销售额(niánxiāoshòué)连续3年超(niánchāo)百亿元、平均溢价率超30%;“丽水山居”被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服务”·旅游产品创新大会列为全国八大重点案例之一;“丽水山景”于2022年12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第三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丽水山泉”成功推出(tuīchū)高端瓶装水、桶装泡茶水等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近4000万元。
同时,丽水打造以创新引领为显著特征(tèzhēng)的半导体全链条、精密(jīngmì)制造、健康医药、时尚产业、数字经济等五大生态工业(gōngyè)主导产业,联动打好(hǎo)平台“二次创业”“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和人才科技新政等系列“组合拳”。
丽水“从无到有”搭建半导体全产业链,已成功入选第四批浙江(zhèjiāng)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培育名单(míngdān);以高端装备和智能技术为方向,晨龙锯床、青山钢铁等一批“浙江制造精品”企业脱颖而出(tuōyǐngérchū);依托生态优势(yōushì),丽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茁壮成长(zhuózhuàngchéngzhǎng)”,落地科伦药业、迈威生物等大项目……五大生态工业主导产业规上产值增长16.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至(zhì)60.7%。
不仅如此,丽水还加速布局低空(dīkōng)经济、智慧交通(jiāotōng)(jiāotōng)、元(yuán)宇宙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丽水经开区引入容祺科技、航迅信息等企业,构建低空经济创新生态;松阳集聚近160家综合交通产业企业,智慧交通百亿级产业初具规模……
顺“绿”而为(wèi),从“高颜值”中提炼“高价值”
良好的生态是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bǎoguìcáifù),如何从生态“高颜值”中提炼“高价值”,让山区群众致富路越走越宽,体制机制创新是关键(guānjiàn)。
自2006年试(niánshì)水林权改革以来,浙江丽水坚持改革开路,先行先试。2019年,丽水成为(chéngwéi)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着力书写具有丽水特色的新时代(shídài)“山字经”。
生态有价(yǒujià),探路先行。
2019年5月30日,全国首个村级GEP报告(bàogào)在遂昌县(suìchāngxiàn)发布(fābù)。此后,其他乡镇及村的GEP核算(hésuàn)试点迅速推开。经过多年探索,丽水GEP核算渐渐从试点走向标准化。随着《丽水市生态(shēngtài)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bànfǎ)(试行)》的出台,丽水让绿水青山真正有了衡量体系,实现了绿水青山“有价”,这也是全国首个市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办法。
如今,丽水建立(jiànlì)起科学合理可操作的价值核算评估机制,发布全国(quánguó)首份《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指南》地方标准,实现市(shì)、县、乡(镇(zhèn))、村四级GEP核算,率先探索试行与生态产品质量和价值相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建立GDP和GEP双核算、双评估、双考核机制。
同时,丽水创新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与生态产品价值(jiàzhí)核算相挂钩的“生态贷”“GEP贷”等金融产品,实现GEP可质押(zhìyā)、可变现(biànxiàn)、可融资。
2022年8月,生态环境部等8部委批准丽水为全国首批、全省(quánshěng)唯一的(de)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全市气候融资余额达(dá)881亿元,占绿色信贷比例83.8%。
去年5月,丽水第二次入选国家生态(shēngtài)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míngdān),开启机制改革2.0版的新探索。与1.0版不同(bùtóng),2.0版更注重从(cóng)价值发现到价值实现转变、从生态资源向(xiàng)生态资产转变、从生态品质向经济价值转变,即在原先重视深化GEP核算与应用的基础上(shàng),更加重视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评估,选定最优生态化经营开发(kāifā)模式,推动绿水青山所蕴含的生态价值通过产业化开发成为市场认可的优质物质供给和文化服务产品,从而实现价值变现。
庆元县国储林(guóchǔlín)项目通过林地流转收储,带动10万林农年均增收35元/亩;创新“碳汇(tànhuì)+金融”模式(móshì),推出碳汇贷、碳汇保险(bǎoxiǎn)等产品;2025年初,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累计(lěijì)成交额突破100亿元……以制度创新为绿水青山“定价”,丽水正探索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xiétóng)共生的新方略,为全国试点提供更多“丽水经验”。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建明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